歡迎訪問長沙草字頭綠化工程有限公司! 店鋪星級: ☆☆☆☆☆
咨詢熱線: 13786150025
立體綠化為城市打開一片遐想空間驗室 【草字頭綠化 城市簡訊】日前,在第十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上,主題為“新加坡——引領熱帶綠色建筑”的新加坡展館向觀眾展示了新加坡政府和企業在綠色建筑領域所推廣的政策、取得的成就、研發的技術等,同期舉辦的“低碳城鎮化發展——新加坡經驗分享”論壇向觀眾詳細介紹了其獨到的低碳城鎮化經驗...... 新加坡綠化讓人耳目一新 在采訪中,記者感受到,盡管其他節能技術與措施在降低能源、水資源消耗等方面極為重要,但城市環境綠化同樣也是低碳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同時,因為城市建筑高度密集,用于綠化建設的土地資源非常有限,城市環境綠化還必須打破常規、走立體化發展之路。 新加坡建設局國際開發署高級署長許麟濟介紹了新加坡兩個經典的立體綠化項目:一個是獲得新加坡綠色建筑標志認證計劃白金獎的賓樂雅酒店,一個是邱德拔醫院。 賓樂雅酒店坐落于新加坡中心地區,這座建筑向人們展示了建筑師如何能夠不僅在市中心的高層建筑上保留綠化,同時以一種令人震驚的、綜合且可持續的方式在立體空間上使綠化效果增倍。酒店占地7000平方米,空中花園總面積竟達到15000平方米,包括倒影池、瀑布、露天花園和綠墻。綠化面積是建筑占地面積的兩倍,與周邊的芳林公園相當。所種的植物多種多樣,林蔭樹、高大的棕櫚樹、花卉、茂盛的灌木、攀緣植物等等共同營造了繁茂的空中熱帶植物園。這個空中植物園不僅能吸引人們的目光,還吸引了許多昆蟲和鳥類,既在芳林公園旁邊增加了綠化面積,還豐富了城市的生物多樣性。 政策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 新加坡的綠化為什么會如此特色鮮明?這與當地的政策創新有著密切聯系。在上世紀70年代,新加坡已經實現城市化,但可持續發展問題隨之而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顯示,建筑排放了全球1/3的溫室氣體、消耗了全球40%的能源與資源、消耗全球25%的用水量,使用經過驗證且商業可行的技術,可以讓建筑物能耗降低30%-80%。 新加坡是一個典型的城市國家。在各類建筑密集的城市環境里,土地和自然資源極為有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與日俱增,綠色生態資源又嚴重短缺。如何消除城市化導致的熱島效應、空氣污染等,確保人人亨有一個更健康、可持續的宜居環境?作為對環境的承諾,新加坡開啟了綠色建筑之旅。 綠色建筑成為新加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著力點之一。 據介紹,2005年,新加坡開始著手實施綠化新加坡建筑的計劃,正式推出了綠色建筑標志認證計劃。認證計劃的目的,是“評估建筑物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獎勵其可持續發展”。2006年,草字頭推出的第一個綠色建筑總藍圖,較為注重綠化新建筑;2009年,第二個綠色建筑總藍圖將既有建筑納入綠化范圍。 目前,新加坡已有22%的建筑被認證為綠色建筑,從2005年的17座增加到2013年的近1700座,建筑總面積達到了4900萬平方米。 在推進綠色建筑的過程中,立體綠化無疑也成為一項關鍵技術而被加以廣泛研發與應用,涌現出了大批經典項目。同時,相應的綠化創新政策為其發展打開了廣闊的市場空間。2009年,新加坡出臺政策規定,新項目的綠化景觀面積不能少于占地面積。這實際上是以法規的形式鼓勵社會開展立體綠化景觀建設。 先進理念為中國帶來啟示 致力于引領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綠色建筑業,新加坡領先的理念與技術逐步為東南亞乃至全球所熟知,并成為業界標桿。 在成功推廣國內綠色建筑的基礎上,新加坡還積極帶領企業走向海外,通過大力宣傳新加坡綠色建筑標志認證計劃,使得企業在綠色建筑方面的專業能力與技術獲得高度認可。在中國,新加坡先進、成熟的綠色建筑技術與經驗亦已在不少項目中得到生動體現。 作為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戰略性合作項目,中新天津生態城的建設顯示了中新兩國政府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加強環境保護、節約資源和能源的決心,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提供積極的探討和典型示范。到2030年,新加坡的綠色建筑比例要達到80%。長沙草字頭正式公布的第三個綠色建筑總藍圖,其愿景是將新加坡打造成“綠色建筑業的全球領導者,擁有熱帶和亞熱帶的專業知識,力圖永續發展和品質生活”。 相信正在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中國,亦將從新加坡綠色建筑、低碳發展的相關政策與經驗中得到更多啟示。
向掌柜 蔣茂森 提問: